回到明初搞慈善

作者:蜀七

第169章 169

第169章 3136字
16px

韩凌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入宫门的, 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坐在书案前的。

他的位子在前排,有宫人给他拿来纸笔石墨, 他从头到尾都不敢抬头直视天颜。

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就坐在上头, 这让他们既激动又恐惧。

虽说他们都榜上有名, 但谁也不清楚自己最后会是什么样的成绩。

放榜日那天韩凌是在客栈等来的报喜人, 但听说当日有人挤在放榜处, 发现自己落榜后便投了河, 虽说被捞了起来性命无碍,人却已经废了。

不是身体废了, 而是心性废了。

三年后, 这人估计不会再进京赶考了。

答完卷后, 韩凌他们还要回去再等两天。

宋石昭坐在林渊下首,看着自己弟子的卷子, 他这弟子素有神童的称号, 拜在他府中学习,他通读一遍, 心里已经有数了。

林渊问他:“二甲传胪如何?”

宋石昭在心里叹了口气, 答得确实不错,但也只能说是不错了。

那孩子太持重,反失青年锐利锋芒, 落得中庸而已。

“陛下圣明。”宋石昭行礼道。

林渊:“平身,你过来看这三篇。”

宋石昭又坐回去,接过林渊递来的三篇文章。

各有风格,却都有一个特点, 锐意进取,锋芒毕露,着力点虽不相同,甚至稍显稚嫩,但字字珠玑,他细细思索,竟有几分茅塞顿开之感。

“你看点谁为状元合适?”林渊问道。

宋石昭指向其中一份:“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且前后兼顾,微臣贺喜陛下!”

林渊笑道:“果然君臣同心,朕也属意他。”

再次进宫,韩凌的心情已然不能与之前殿试时同日而语。

学子们都穿着公服,头顶戴冠,站在大明殿外。

稍作等待后,宋濂便领着他们走进大明殿,分立两侧,肃立恭听宣读

当唱到“一甲状元郎”的时候,韩凌的手已经握成了拳头。

可是真的当他听见自己名字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懵了,耳边嗡嗡作响,只以为这是一场梦。

还未等他回神,所有学子就已经跪下山呼万岁了,幸而他身体不跟脑子一样懵,旁人跪了,他也跪了。

一甲三名都是当即授官。

韩凌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李林清及探花孟合授翰林院编修。

二甲进士还要再考,不过这次就不是林渊考了,而是宋濂,到时候依照成绩择优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至于三甲同进士,就只能等着回去等消息,看自己是会留京还是会被派出去。

然后他们这些人会被赐御马,可绕宫门一圈。

百姓们会驻足围观。

韩凌头戴金花乌纱帽,身上穿着大红袍,手捧钦点圣诏,脚踩马镫策马在最前方。

游街自然不会太快,这是新朝的第一个状元,意义非凡,百姓们自动自发地竞相扔花,还有女子将香囊扔出。

十年寒窗苦读,细算下来,何止十年?

会说话时就要背书,能走路时就要学着拿笔。

看着涌动的人潮,韩凌想笑,又想哭。

笑是得偿所愿。

哭是因为父母亲人没有看到这一幕。

而他身后的李林清则是优哉至极,他生得比韩凌好,韩凌已是三十许人,他这个年纪能中状元也能称得上是年轻有为了,但李林清年纪更小,他二十出头,面白如玉,身量细瘦挺拔,眉眼含情,路上女子的香囊多是扔向他的。

至于探花孟合,倒是三人中年纪最大的,四十多岁,生得不算出众,也不算丑,不过国字脸总有优势,就是只看脸便觉这人一身正气。

只有一甲可以游街,二甲三甲进士都已经回到了自己租住的客栈和小院,本身就是京城人士的自然就回家了。

百姓们狂欢了一天,到晚上还有酒馆赠酒,名称状元酒,店家下了血本,抬出十几坛酒在门口砸碎,让酒香弥漫出去。

得中的学子们有的欢喜有的愁,但寒门学子大多都是欢喜的,他们额手相庆,也有当街嚎啕的。

韩凌喝了一夜的酒,第二日就去翰林院报道。

和他同来的还有榜眼和探花。

三人倒是相谈甚欢。

但是很快,李林清就被领走了,还是被郑清风领走的,领取了都察院。

韩凌和孟合都为李林清惋惜。

毕竟宰辅都出自翰林,他离开了翰林,将来的前途……

李林清很快开始了脚不沾地的日子。

他爹娘也没想到儿子能考中榜眼,毕竟这个儿子从小不学无术,突然考中榜眼,他们总觉得儿子后头肯定使了什么手段,说不定就是作弊。

这可把他爹娘吓坏了。

毕竟李家虽然是世家,但整个家族胆子都小。

想做坏事都是考虑几年的那种,等他们考虑完了,事情也就不必去做了。

所以李家从未犯过错,只是一直在走下坡路而已。

赵霖也没想到李林清能考中,他自己只中了二甲第八十六名,虽说这也足够了,但一想到李林清考了榜单,怎么也想不通。

若是别人也就罢了,但李林清这个人他是清楚的啊!

最后还是李林清经不住赵霖和父母的痴缠,把自己殿试的答卷默了出来,他爹和赵霖看后,才终于哑口无言。

赵霖是惊的,他爹是吓的。

但幸好结果是好的。

他爹看完后还在打哆嗦:“你、你这是胆大包天!你就没想过要是这文章激怒了陛下,那我们全家可就!”

李林清毫不在乎:“陛下不是心胸狭窄之人,赵兄告诉过我,说陛下把天下人都看作有用之人,既然如此,自然能容人畅所欲言。”

殿试的题目是“官”。

他没写怎么变成一个好官,或是当官以后要干什么。

而是怎么管官。

防止官官相护,打击官场陋习。

他几乎抨击了所有官场内部心照不宣的肮脏手段。

并且他还提出了一个让他爹差点吓死的建议——不能让同一地的官员联姻。

列举了姻亲带来的种种隐患。

比如同一地官员联姻,明明是几个姓,但最终都会变成一个姓。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种种腌臜勾当不一而足。

赵霖看完李林清的答卷,叹服道:“我不如你。”

他答的时候答的就是怎么去当一个好官。

现在想来,只觉庸碌,能得个二甲八十六,已经是运气十足了。

李林清摆手道:“赵兄何必妄自菲薄?此时看破倒也不晚,都察院还缺人呢!”

是真的缺人,太缺人了!

他能去都察院是因为林渊打了招呼,郑清风看过他的试卷后觉得他是这块材料,又私下问过他的意见,他才去了都察院。

至于其他人,大多都对都察院避之不及,因为只要长脑子的都知道,这是个跟文武百官为敌的新部门,先不说这个部门拥有多大权力,只说这个部门要做的事,就是和其它几部为敌。

都察院就是一座孤岛,除了皇帝,孤立无援。

升官也不知道能升到哪里,前途不明。

这种人郑清风是看不上的。

要进都察院,心性是第一等,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但愿意进都察院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连韩凌都觉得着急。

现在都察院除了书吏以外,就只有郑清风、他和红袖。

三个人能干成什么事?

偏偏陛下还放手不管,让他们自己去招人,李林清就看中了赵霖。

赵霖是世家子弟,从小耳融目染就是官场上的那一套。

并且他不是个傻人,虽然算不上绝顶聪明,但也并非痴傻死读之辈。

并且之前还跟着周容一起造字。

出身经历都有了,差的就剩下心性和能力。

能力需要锤炼,心性就是天生的。

李林清问他:“哥哥,你敢不敢?”

赵霖踌躇,他也不知道,他还想进翰林。

但李林清又问他:“哥哥,尚方剑在和人手中?”

赵霖想也不想的回答:“皇上手中?”

李林清又问他:“何为尚方剑?”

赵霖答道:“可诛奸脏,皇权特许。”

李林清昂首道:“都察院,便是皇上手中的尚方剑!”

赵霖瞠目结舌。

李林清一反以往模样,少年英姿勃发:“哥哥,你是想在翰林苦熬岁月,还是随弟同行,化为陛下手中刀剑,砍向贪官佞臣!”

赵霖咬唇,苦思良久,最终说道:“既然如此,我便应你所请。”

李林清握住赵霖的手:“君子一诺。”

赵霖看着李林清的眼睛:“此生不改!”

李父瘫坐在地上,喃喃道:“疯了,都疯了!”

他怎么就生出了这么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儿子?!

李父连忙告诉老妻:“以后咱家关起门来过日子,千万别落人口舌,那逆子我是管不住了,千万别被他连累了。”

老妻也很担忧:“清儿年纪还小,就怕被人哄骗……”

李父瞪大眼睛:“哄骗?我看他已经狂得连自己姓甚名谁都给忘了!”

外头忽然传来李林清的声音:“爹,儿记得,儿姓李,名林青,表字乐只。”

李父:“滚!”

过了一会儿,外头又传来李林清的声音,只是这次小了许多:“爹,儿已滚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