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谁看了不说一句琴瑟和鸣,天造地设!
寿安县的上元灯会, 在整个詹平府都是有名的。
只因寿安县下有一个叫宁远镇的地方,尤其擅长制灯。
据说宫里都有宁远镇的灯匠,而京城上元灯会上高达百尺的灯楼, 也皆出自宁远匠人之手。
除此之外,宁远镇还出产各色特色花灯, 譬如点燃烛火后会自行转动的“走马灯”,和真人一样高,尽展妍态的美人灯。
这些灯因十分精巧, 价格也不便宜, 平日里只在铺子里售卖。
唯独在上元这一日, 那些大户人家,或是沿街商肆, 为了彰显地位财力,或是纯粹为了招徕顾客,会纷纷购置各色花灯, 摆放于门前道旁。
于是乎哪怕是普通百姓,也可以行走于街市之中,随意观赏。
寿安县的人们每逢正月十五,甚至会打趣,说自己赏的灯, 就算比起宫里皇帝娘娘们也不差什么。
这等盛况,喻商枝他们自然早有耳闻, 所以对于这上元灯会,也期盼已久。
虽说今年因为大雪和粮价的缘故, 大家都是勒紧裤腰带过的年, 可这正月里除了年三十之外最大的排场, 想必也不会小到哪里去。
老百姓们都有朴素的认知, 正月里越热闹、越喜庆,新的一年日子就过得更好。
除了单纯的过节,喻商枝特意提及灯会,也有别的远古在。
只因自从决定搬来县城之后,一家人都是忙忙乱乱的,更别提还有年前的那串晦气事。
上一次心无旁骛地举家逛街游玩,仿佛还是为了祝贺广聚轩的开张大吉,特地来城中的那回。
此刻他主动挑起这个话头,果然包括温野菜兄妹三人的眼睛齐齐亮了一下。
温二妞向往道:“听说上元节还会有很多外地的走商来城里摆摊,能买到好多咱们这里见不到的小玩意。”
温三伢也道:“上元节那天,我们书院还有灯谜会的传统,不仅书院学子,任何人都可以参加。”
没想到城里可以玩乐的去处有这么多,喻商枝弯了弯眼眸,同温野菜商量。
“到时就让章嫂帮咱们看孩子,出去逛一逛街,再吃顿饭,两个时辰左右也就回来了。”
对此温野菜没有什么异议,虽然他必定是很喜欢年年,不过他注定不是那种会无时无刻围着孩子转的哥儿。
他有自己的生意,也想在生了孩子之后,有额外的属于自己的时间。
有了这个念头在心里,全家人赶路的疲惫好像也散去了许多,直到一路回家都是神清气爽的。
从村里带来的东西,在许林的帮忙下挨个放好。
在他走之前,喻商枝要塞给他车钱,他却不肯要,最后还是温野菜默默又包了一份钱,给大旺默默下了个命令。
大旺当即叼起放钱的红包,跳上牛车,嘴巴一送,就把钱丢进了车上的空箩筐。
他们知道许林做事仔细,绝不会存在不小心把钱丢了的问题。
至于对方要走到哪里才能发现,这就是后话了。
很快就到了上元节这一天,因为晚上才出门,白天一家人还是老老实实地认真准备明日两个铺子营业的事宜。
喻商枝和常凌去了医馆,把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
之前官兵进来抓人的时候,砸坏了不少东西,很多药材也都散落一地,不能用了。
后来常凌自己一个人慢慢收拾,打眼一看,已经看不出丝毫杂乱。
唯独还有几味药材,等周澜的药铺开张,去进了货补上即可。
因为洒扫,医馆的大门难免打开了一会儿,便有路过的人上前问道:“这医馆年后可还开张?”
喻商枝放下手里的扫帚,看向问话的人,发现有些眼熟。
“大娘,您之前来过医馆看诊吧?”
那上了年纪的妇人有些惊喜地点点头,“没想到喻郎中您还记得。”
说罢有些感慨道:“先前你受了冤屈,老婆子我还想,您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做那等恶事的人,幸而咱们县老爷公道。”
虽然彭浩绝对不是什么公道的人,但至少这件事在自己身上,结果是好的。
“大娘您放心,明天起医馆就照常开张。”
妇人一脸庆幸,“那就好,先前孩子他爹后背疼,从你这里买的膏药很好使,明日我再让他来看看。”
送走妇人,后来又有零星的人上前询问医馆开张的时间。
喻商枝本以为自己这没开几天的医馆,哪怕关门了也没什么人在意,没想到之前短暂的时日里,竟还也稍稍积累了一点口碑。
既如此,他站在医馆门口,抬头看着喻氏医馆的牌匾,想了想后叫来常凌道:“你去找个卖花灯的铺子,也去买几盏灯,挂在咱们医馆和食肆门口,记得看好上面的图样,要合适应景的。”
说罢他就掏出几两碎银,给了常凌。
先前他只想着上元节带着家人去逛街赏灯,却没安排摆在自家铺子门前的灯。
这会儿起了兴致,便觉得就当是给日后一家人要住许多年添福巷添一份景致。
等到铺子打扫完毕,常凌去买灯,喻商枝回家后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温野菜,后者也赞成道:“这样也好,咱们回来住是一方面,今日挂了灯,也算告诉来往的大家,铺子还会继续开下去。”
要知道今晚街上的人流量可不是平日能比的,能多让一些人知晓医馆和食肆还会营业的消息,对未来的生意也有裨益。
赶在午食之前,常凌回来了,两只手上提着四盏灯笼不说,后面还跟了一个伙计,推了一辆板车。
板车上则用麻绳固定,摆放了四盏比成年人腰还高的大花灯。
因为常凌一个人拿不了,所以灯铺的伙计才特地帮他送来。
“掌柜的,主夫,这些一共花了八两银子。”
这个价格算是公道,毕竟伙计送来的四盏一看就不便宜。
不多时,章志东两口子也听见动静,出来看花灯。
常凌给食肆选的灯笼,是一对招财进宝,其中一个是元宝形状,一个是铜钱形状。
据他说城里很多食肆,都挂的是类似的灯。
预备摆在食肆门前的,则是一对锦鲤形状的花灯,造型颇有不同,意为年年有余。
给医馆选的一双灯笼,是上面装饰着杏花图样的宫灯和一对高大的仙鹤灯。
一方面杏花是医者的代表,另一方面,仙鹤寓意健康长寿,就像是医馆对病患的祝愿。
两只仙鹤一只做闲庭信步的姿态,足踩祥云,一只则微微展翅,口衔莲花。
“辛苦你了。”喻商枝一一看过后,拍拍常凌的肩膀。
“你有心了,这件事办得很好。”
常凌不好意思地咧嘴笑笑。
一旁的章志东问道:“老爷,主夫,这会儿可要布置上?”
温野菜看向喻商枝,后者忖了忖道:“布置吧,离天黑也没几个时辰了。”
章志东闻言便招呼常凌,两人一道去搬梯子,先把招财进宝以及杏花灯挂到了两边的檐下。
至于锦鲤灯和仙鹤灯,下面都各有一个木制的底座,只需要放在空地上,再搬几块大石头压住就可以。
过去章志东在别的府邸里做事,没少帮忙布置上元的花灯,这会儿只这么几盏小灯罢了,摆放起来轻车熟路。
摆上花灯之后,这添福巷口果然就和先前看起来不太一样了。
“晚上灯亮起来会更好看。”
章志东挪了挪最后一块大石头,很有经验地说道。
申时末,天色将暗,街上的行人也渐渐开始多起来。
喻商枝和温三伢早就穿戴整齐,在堂屋里喝茶,等着温野菜和温二妞梳妆完毕。
温二妞动作慢是正常的,不过温野菜却少见的在打扮上花这么多时间。
又等了一盏茶的工夫,喻商枝才听到身后传来的环佩声。
等等,环佩?
他有些不敢相信地回过头,入目所见的便是难得盛装一次的自家夫郎。
甚至连平日里最不愿意佩戴,嫌弃走路碍事的玉佩都悬在了腰带上。
无论是喻商枝和温三伢,都少见温野菜这般模样,齐齐看直了眼。
温野菜原本就有些忐忑不安,等待着其他人的评价,结果看见他俩这般反应,更是无措。
“怎么样?是不是不太合适?”
他有些局促地扶了扶发髻,又扯了扯衣袖。
这身衣裳是来了县城后,他们去程家的铺子里买布定做的。
在喻商枝的提议下,夫夫二人选了同一款远山紫的料子,做了不同样式的两件衣服。
且不同于日常穿的窄袖常服,这两件是宽袍大袖,更接近于礼服。
若不是今日出门过节,温野菜还想不到要拿出来穿。
因为无论是形制还是颜色,都有点太隆重了。
换上衣服,真正坐下来打扮时他才发现,自己往常简单的头饰,搭配上这套衣服简直是不伦不类。
于是只好在屋里翻箱倒柜,又麻烦范春燕进来帮他盘头,捣鼓了好半天,才有勇气出门。
范春燕跟随温野菜出来,见喻商枝一副看呆了的模样,哪里还不懂这些年轻人的心思,当即勾唇提醒道:“老爷,您看主夫这一身装扮,是不是格外合适?这大红大紫,可是最难穿得好看,但是咱们主夫却尤其衬这类颜色,这说明是天生富贵命啊。”
喻商枝被范春燕一语点醒,连忙起身走到温野菜身边,难掩眸中惊艳的神色。
“没错,阿野,你穿这一身特别漂亮,没有半点不妥。”
温野菜将他的表情看在眼里,有意问道:“那你方才沉默半天,是什么意思?”
孩子都好几个月大了,喻商枝却像是刚成亲的毛头小伙子一般,深深吸了一口气才道:“我那是被你吸引住了,看呆了。”
温野菜忍俊不禁,半晌后又问:“当真合适?”
他今天不仅在发髻上装饰了簪和钗,手上的银镯也换成了玉镯,只有一直佩戴的那对金耳圈没有拿掉。
“合适极了!”
若不是范春燕和温三伢还在,喻商枝简直想抱起温野菜在屋里转一圈。
因为两人今日穿的是同款料子的衣服,温三伢也走过来上下仔细打量一番,评价道:“喻大哥和大哥站在一起很登对。”
得了夫君和小弟的肯定答复,温野菜总算没那么慌了。
三人有一起候了一刻钟,全家唯一的姐儿也终于出现在人前。
不过她一走近,温三伢就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喷嚏。
“二姐,你是不是香粉用多了?”
温二妞红了红脸,“哎呀,我不是不太熟练么,好像是确实是太香了一点。”
这时他们才都注意到,除了衣裙和发饰,温二妞还涂了香粉、胭脂和口脂。
人面桃花,不外如是。
温野菜忍不住低声同喻商枝道:“一会儿出门可得看好了二妞,别让谁家小子占了便宜去!”
本朝民风开放,尤其上元这一日,哪怕是深宅大院里未出阁的姐儿和哥儿,也会上街游玩。
若遇到心仪的对象,便会互赠花灯,以表心意。
喻商枝思索一番,同温野菜低声说了几句话。
小哥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温二妞注意到她的两个大哥好像背着自己商量了什么,不过她无心去问。
“大哥,喻大哥,咱们什么时候出门?”
“这就出,跟朱掌柜说好了,酉时前后到广聚轩,算着时间也差不多了。”
出门前,喻商枝叮嘱留守在家的章志东夫妇道:“劳烦你们帮忙照顾年年,灶房里的食材随意取用,你们多做几个菜,好好过个节。一会儿常凌送完我们,回来时会带广聚轩的汤圆和点心,你们收到记得趁热吃。至于门口的花灯,章叔你看着时辰差不多了,点亮了就是。”
待两人应下,他们才携手出门。
添福巷离广聚轩不算远,但因街上人太多,马车走不快,磨磨蹭蹭好半天才到。
下车时,广聚轩的伙计早就迎了出来。
得知不用帮着拴马车后,伙计就一边把喻商枝四人往店里迎,一边请常凌稍候。
“喻郎君定下的汤圆得现煮,您稍等一会儿,好了就给您送出来。”
店中,喻商枝牵着温野菜的手,带着二妞和三伢径直上了二楼雅间。
今日的广聚轩也为了应景,做了不同的布置,每一个雅间门口都挂着两盏小灯笼。
待他们落座,伙计习惯性地摘下抹布,又擦了一遍桌子后道:“几位稍坐,小的去看茶。我们掌柜这会儿在后厨,一会儿等他忙完了,小的就告诉他您几位来了。”
喻商枝浅笑道:“不着急,你且让朱掌柜先忙店里的事。”
话虽如此,没过多久,朱童还是上来了。
喻商枝和温野菜遂起身见礼道:“朱掌柜,新年快乐,财源广进。”
没出十五,年就不算过完,所以见面都要先说吉祥话。
哪怕大年初一已经上门走动过,也不妨碍这会儿再互道新年好。
朱童笑着拱手,“也给你们一家子拜年了。”
说罢就吩咐伙计赶紧上菜,让他们一家子也都赶紧坐下。
随后朱童自己也在桌旁落座,迫不及待地同喻商枝道:“你年初一时提议我做的流沙汤圆,我已经让厨子做出来了,凡是试吃过的,全都点名再要。不瞒你说,今天后厨光顾着做这个了,你们一会儿也尝一尝。”
“流沙汤圆?”
温二妞好奇地探过头,“那是什么?”
之前为了感谢朱家的出手相助,喻商枝上门拜年时,又给了朱童几个菜谱作为答谢,其中就有这道流沙汤圆的点子。
这件事喻商枝告诉朱童之前,只同温野菜说过,温二妞和温三伢都不知道。
但即使是温野菜,没吃到之前,也很难想象到那个味道。
“上菜咯——”
正在说话时,伙计便开始往里端菜了。
由于喻商枝是店内贵客,他的这桌席面是一早朱童就写下菜单,让厨子算着时间开始做的,因而人刚到没多久,就能吃到。
除了一水儿的广聚轩特色菜,最后端上来的一盘小碗,则是今年推出的“八宝汤圆”。
名为八宝,碗中其实是四个口味,一样两个,分别是黑芝麻、豆沙、花生和刚刚说过的蛋黄流沙。
这四种汤圆用颜色区分,其中黄色的就是流沙馅。
温野菜拿着小勺舀起一个吹了吹,喻商枝在旁边提醒道:“小心烫。”
他赶紧缩了缩舌尖,先咬开一个小口吹了吹,此时已经闻到了咸蛋黄的香气。
“流沙是用蛋黄做的?”
他小声念了一句,随后等到热气散得差不多,赶紧尝了一个,旋即露出满足的表情。
“好吃,一点都不腻。”
温二妞和温三伢也都尝过,夸奖起来。
朱童笑言,“在此之前,我只听说过咸蛋黄做点心,还不知道蛋黄能做汤圆馅的。不止好吃,这颜色金灿灿的,寓意也很好。”
他陪坐了一会儿,就出去继续忙碌。
在这之后,等到桌上的菜吃得差不多了,伙计又端上来一盘金灿灿的点心。
“这是不是你说过的炸鲜奶?”
这道菜一进来,温野菜就闻到了一股奶香。
喻商枝执起筷子,给他们兄妹三人一人夹了一个道:“没错,只是这个做起来十分复杂,没想到朱家的厨子还真能还原出来。”
炸鲜奶需要事先做出炼乳,其次把炼乳和牛奶放在一起时,还要冷藏变成奶糊后使用。
之所以把这道菜告诉朱掌柜,也是因为只有这个季节,靠着屋外的温度,炸鲜奶才有可能在这个时代被复原。
一口咬下,酥酥甜甜,温野菜意犹未尽地放下筷子。
“我都可以想象的到,这道菜会有多少人喜欢。”
像是姐儿和哥儿,本就爱吃甜的多,还有孩子,也尤其好这一口。
这等精工细作的费劲菜谱,给他们家的小食肆是没什么用的,温野菜自诩厨艺也到不了这个火候。
所以为了答谢朱掌柜,把菜谱给出,偶尔还能过来吃上一口,已经非常好了。
喻商枝当初把这道甜食方子给朱童,也有这一份考量。
温野菜爱吃甜的,自己又不善厨艺,只好这般拐弯抹角地,好让自家人吃上新鲜东西了。
一顿饭用罢,一家人都成了九成饱,急需出去走走消消食。
下楼作别朱童后,常凌已经带着食盒回家了。
他们打算在城中赏灯闲逛,自也不必坐马车。
把斗篷穿好,喻商枝就任由温野菜挽着自己的手臂,领着两个小的没入了人流。
长街迢迢,放眼望去,花灯如长河,将冬夜映得恍若白昼。
上元夜外出,怎能不买花灯。
他们左看右看,最后选定了路边的一个中等偏大规模的摊子。
摊主见来了客,立刻站起来招呼道:“几位看看我家的花灯,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宁远灯!”
说罢就拿起几个展示道:“您瞧这个燕子灯,翅膀还会动,你再瞧这几个鱼花灯,两条在一起的呢,叫双鱼吉庆,这种金色的,就叫金玉满堂!”
这人此时借着灯光,又注意到喻商枝和温野菜连衣裳都是同一匹布料做的,顿时有了主意。
“哦对,我们还有鸳鸯灯,这位郎君,您和您夫郎一人提一个,谁看了不说一句琴瑟和鸣,天造地设!”
也是没想到随便选的摊子,就赶上这么个能说会道的摊主,喻商枝噙着笑意,看了一眼温野菜道:“咱们要不就买一对鸳鸯灯?”
最后这鸳鸯灯自然是买了,温二妞和温三伢则一人要了一个鱼花灯。
手里有了花灯,好像一下子就更有了逛街的兴致。
一家人边走边看,时走时停,就连喻商枝这个现代来的人,一夜之间也为这个时代匠人的巧思震惊了好多回。
比如传闻中的美人灯,凑近了看甚至连头发丝都根根分明。
比如象驮宝瓶的花灯,上面的宝瓶里还插着绢做的莲花。
再比如传闻中的走马灯,一张张的图案,能连成小小的皮影戏。
看灯的同时,温二妞也没忘了自己惦记着的,外来走商摆的摊子。
好在没过多久,他们就到了走商摆摊的一条街。
这里扎了连绵的布棚,每个棚子下都摆着桌子,或是直接在地上铺一大块布。
一路走过去,有南方的竹器、瓷器,甚至干的海货,也有更北边的一些干货、动物皮毛。
喻商枝还在里面发现了一些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东西,估计是靠近边境,能与外族通商的走商搞来的。
走着走着,温野菜就情不自禁地在一个摊子前停下了脚步。
喻商枝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发现这个一看面相就是北方人的汉子面前,摆放着几把精美的匕首。
作者有话要说:
来啦,今天继续过节,喜迎国庆,评论掉落三十个红包~
——
1、文中提到的花灯样式及寓意,参考了网上查询到的内容。